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儒學主題導讀一
Introduction to Confucianism (Ⅰ) 
開課學期
100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中國文學系  
授課教師
伍振勳 
課號
CHIN4909 
課程識別碼
101 4090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1,2(8:10~10:00) 
上課地點
共306 
備註
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45人
外系人數限制:1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01ItC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選讀重要的儒家思想文獻,一方面扣緊儒家思想的重要課題,一方面著重揭示儒家思想的發展史跡,並凸顯其當代意義。課程區分(一)(二),共計四講,透過「聖」、「經」、「道」、「言」四個視角,呈現儒學的整體風貌。探討四個主題:孔子是誰?經典是什麼?仁道是什麼?名言是什麼?藉此省思孔子形象、經典詮釋、仁道、知言的當代意義。至於「導讀」的重點則是培養「精讀」思想文獻的基本工夫,而所謂「精讀」的工夫則必然包括語彙、感受、論述三個層面,亦即對於思想家的獨特語彙有細密的理解、對於思想家的敏銳感受有真切的體會、對於思想家的哲理論旨有深刻的思辨。

儒學主題導讀 (一)
第一講 徵聖:孔子是誰?【孔子形象的變遷及其思想史意義】(1-8週)
一、「儒效」:孟、荀的道統意識
二、神聖典範:《史記•孔子世家》的聖人敘事
三、「道體」:《論語》中的孔子志趣與《集注》的解讀
四、孔子新傳:崔述、錢穆對孔子生平的考證
※作業一:孔子形象的當代意義

第二講 宗經:經典是什麼?【經典系統的形成與詮釋】(9-18週)
一、「四術」之教與君子的德行
(一)孟子的「以意逆志」說與知人論世
(二)荀子的「王制」說與大儒典型
二:「五經」的形成與文儒的創作意識
(一)董仲舒「天人三策」與漢代的經學思想
(二)揚雄與王充:文儒的創作意識
三、「四書」的形成與經典詮釋的哲學建構
(一)《四書》形成與道學的發展:朱子學的哲學體系
(二)《禮記•大學》、朱熹《大學章句集注》、王陽明《大學問》:經典詮釋舉例
※作業二:經典閱讀的當代意義

儒學主題導讀 (二)
第三講 原道:仁道是什麼?【儒家的「仁學」與「道學」】(1-8週)
一、仁學與道學:從孔子論仁到朱子的〈仁說〉
二、「萬物一體」論:從〈西銘〉到《大學問》
三、道學的範疇:「氣」、「理」、「心」
※作業一:仁道的當代意義

第四講 知言:名言是什麼?【儒家的「正名」理論與「字義」著述】(9-18週)
一、早期儒家對語言的認識
(一)孟子的「知言」說
(二)《荀子•正名》的語言哲學與諸子學批判
(三)《春秋繁露•深察名號》的語言哲學與政教論旨
二、「字義」著述與朱子學的迴響與變異:東亞儒學脈絡中的「字義學」
(一)從朱熹、呂祖謙編《近思錄》到陳淳著《北溪字義》
(二)伊藤仁齋《語孟字義》與戴東原《孟子字義疏證》
(三)荻生徂徠的《辨道》與《辨名》
※作業二:知言的當代意義
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的目標有三:(一) 認識儒家思想的重要課題;(二) 掌握儒家思想的發展脈絡;(三)思考儒家思想的當代意義。 
課程要求
1.本課程的上課方式兼採教師講授與討論,必須預習指定參考資料。
2.作業:心得報告兩篇,題目見上;A4紙打字,以二頁為原則。
3.每學期缺課達四次或作業未繳交者不得參加期末考試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出席 
20% 
 
2. 
作業 
30% 
 
3. 
期末考試 
5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6  第一講 徵聖:孔子是誰?【孔子形象的變遷及其思想史意義】(1-8週) 
第9週
11/11  第二講 宗經:經典是什麼?【經典系統的形成與詮釋】(9-18週)